材料工程学院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材料工程学院开展“入千果之巷,品运河之美”社会实践活动

文章来源:材料工程学院 作者:陈怀民 郑新涛 发布时间:2023-08-20 浏览次数:3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常州市青果巷旁的南市河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民国时期仍设有多处码头,每天有船只往来,正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也是常州市在河道水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示范标杆。因此,2023年8月材料工程学院水环境协会以南市河为对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查找资料考察现场

实践团队查找的网络资料显示,《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通过“一河一策”管理办法,引入民间河长、义务护河员等社会力量,对南市河进行共治共管。队员们通过走访现场,观察到南市河现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南市河周边的原始风貌,河底两旁筑起了一排生态桩,并种植上了用于净化水质的绿植,同时河道中布设有增氧曝气机,漂浮物打捞船,清淤船等。在指导教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刻的学习了这些治理措施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锤炼技能,探明水情

为了锤炼队员们的环境检测能力,现场采集了水样。在指导教师的训练下,队员们掌握了便携式pH、溶氧仪、灭菌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操作,测得了南市河的水质。结果显示,南市河目前水质均值:pH为7.34,溶解氧为4.60 mg/L、总氮为0.86 mg/L、总磷为0.06 mg/L,目前南市河环境质量标准属于III类水左右。


访问民众宣传文

深入了解南市河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对青果巷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的作用,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采访。采访者指出目前青果巷空气变好了,再也闻不到恶臭味了,水体变得清澈,河道中的生物也变多了许多,附近居民的心情都好了很多。同时,队员们也通过横幅“情系千年古运,河兴龙城人文”宣传引起游客的注意,向公众传达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从而提高公众的关注和意识,通过横幅上的简洁清晰的文字和图片,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达公益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到相关问题,并激发社会共鸣。

材料工程学院开展本次调研实践,使同学们深刻领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内容是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础特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南市河的水生态建设和保护,宣传青果巷旅游文化的同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加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